全球今日报丨一季度长三角工业图谱:江苏工业增速领跑 新能源产业成经济增长点
发布时间:2023-05-15 08:57:55 来源:凤凰网

近日,长三角各地一季度工业经济成绩单陆续出炉。

总体看来,一季度长三角地区经济运行回暖向好,沪苏浙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保持上升态势,其中江苏以5.5%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领跑长三角。


(资料图)

在备受关注的长三角8座万亿城市中,工业表现也各有亮点。如一季度南通第二产业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位居其中首位,上海、宁波、杭州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等。但与此同时,包括上海、苏州、杭州等核心城市工业生产持续承压,主要指标出现回落。值得关注的一个变化是,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上,今年一季度苏州经济总量被成都反超,滑落至第7位。宁波则超越天津,位居全国第11位。

步入二季度,各地全力拼经济的决心进一步增强。从近期各地陆续部署二季度经济工作透露出的信号可以看出,各地继续把抓有效投资放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,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,持续推动短板产业补链、优势产业延链、传统产业升链、新兴产业建链成为关键发力点。

一季度南通规上工业增速居首位

今年一季度,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总量近7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24.49%。具体来看,江苏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9401.7亿元,同比增长4.7%;浙江全省生产总值18925亿元,同比增长4.9%;安徽全省生产总值10936.2亿元,同比增长4.8%;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36.22亿元,同比增长3.0%。

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,苏皖浙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均不低于全国平均增速3%,分别为5.5%、4.2%和3%,同期,上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.4%,降幅比去年全年收窄0.2个百分点。

在一季度长三角经济报表中,投资也依然是各地稳增长的重要抓手。沪苏浙皖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13.6%、5.0%、9.1%、7.9%,均实现稳步增长。

进一步来看,长三角8座万亿城市中,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,一季度,南通第二产业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位居其中首位。此外,上海、宁波、杭州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,尤其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.6%,实现两位数增长,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4.0%,比去年全年提高13.4个百分点。

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,上海、苏州、杭州等核心城市工业生产持续承压,一季度,上海第二产业增加值2337.10亿元,同比下降0.9%;苏州2287.47亿元,下降0.7%;杭州市1268亿元,下降1.5%。

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,尽管一季度长三角内各城市的GDP排名与去年同比无变动,但放眼全国,今年一季度苏州经济总量被成都反超,滑落到第7位,宁波则超越天津,位居全国第11位。

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,此次宁波的进位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实力的强劲增长。一季度,宁波第二产业增加值1677.4亿元,同比增长3.3%。在二产增加值上,高出天津445亿元,助力宁波在经济总量上实现超越。

此外,今年一季度,苏州GDP为5186.64亿元,同比增长1.9%,相较去年全年增速下滑0.2个百分点。进一步看细分数据,苏州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.7%,出口额下降10.7%。苏州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受外部冲击明显,工业和外贸双双负增长,使得一季度苏州经济稍显落后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尤其是进入3月以来,长三角各地工业经济回升势头明显。以上海为例,3月份,上海工业用电量当月同比增长5.8%,增速较2月份提高0.2个百分点,工业发展加速回暖。

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,总的看来,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,政策效应持续释放,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逐步增强,企稳回升势头有所巩固 ,但压力因素依然存在,各城市经济回升基础仍需进一步加固。

新能源产业成为重要增长点

面对当前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“三重压力”,新产业、新经济已经成为支撑长三角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,其中新能源产业无疑是长三角一季度工业报表中最亮眼的成绩之一。

数据显示,一季度,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3992.33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.5%,比重同比提高2.7个百分点。其中,新能源产值增长50.1%,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42.4%,高端装备产值增长15.1%。

在浙江,一季度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33%,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.3个百分点。在安徽和江苏,新能源汽车产销增势迅猛,1-3月,安徽新能源汽车增长39.7%。江苏新能源汽车上牌量13.49万辆,同比增长35.36%,市场渗透率27.07%。

聚焦到城市来看,当前常州正将建设“新能源之都”作为冲刺万亿城市,乃至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的重要路径。此外,无锡也瞄准了打造“新能源装备之都”的目标,合肥也提出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。

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,近年来,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,已经成为工业经济、GDP增长的重要新动能。当前,长三角已经形成以上海为总部、在苏浙皖设制造基地的联动模式,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,各地要抓住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发展协调机遇,抢抓新能源产业机遇,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和区域经济格局。

此外,发展新兴产业是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路径之一,长三角各城市应立足于自身的要素禀赋和条件,不断强链补链优链,进一步聚焦和抢占新兴产业细分赛道,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,新优势。

21世纪经济研究院注意到,近期,长三角多地密集召开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议,安排部署二季度经济工作,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,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。如江苏提出,要聚焦优势产业、新兴产业精准施策,高标准建设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深入实施“智改数转”行动计划。

安徽则强调,要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,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,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,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要着力抓投资促消费,积极扩大有效投资,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,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抢进度,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。

梳理可见,浙江、上海与江苏都提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%以上,安徽更是定下了全年6.5%的增速目标。对比来看,长三角三省一市一季度经济实现稳步开局,但距离增速目标仍有距离,二季度是承上启下为充分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、全面实现年度经济目标打基础的关键期,如何结合自身优势,持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,进一步实现“稳”与“进”,是各地面临的重要发展命题。

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,在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背景下,长三角各地一方面应强化政策支撑,积极释放稳投资各项接续政策,确保政策的稳步持续显效。另一方面,要强化要素资源保障,将二季度部署的各类重大项目源源不断形成新发展新动能,抓好这一季度关键窗口期,为全年经济的全面向好进一步打下基础。

标签:

x 广告
金融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 2015-2022 大河租赁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75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@qq.com